横林镇:推进土地流转,助力乡村振兴 -z6尊龙最新登陆
开场语:各位网友大家好,欢迎收看天门市人民政府网和天门网联合举办的“在线访谈”栏目。推进政务公开,加强政策解读,促进互动交流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,打造法治政府、创新政府、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。今天我们本期节目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横林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田煜,有请田镇长与各位网友就“推进土地流转,助力乡村振兴”进行交流。田镇长,您好!
田煜:主持人好,各位网友大家好!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,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互动,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横林镇的关注与支持。
主持人:横林镇是人口大镇,也是农业大镇。请您介绍一下横林镇的基本情况?
田煜:横林地处天门东南部,属沉湖流域滨湖地区。全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,31个行政村,总人口7.2万人,行政区域面积101.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0.5万亩。武天高速、金彭公路、天仙公路、江汉(天潜段、天仙段)货运铁路穿镇而过,交通区位优势明显;镇内河网湖面水资源丰富,天南长渠穿境而过,自然资源禀赋。
主持人: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,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,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。请您介绍下横林镇土地流转总体情况?
田煜:近年来,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,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,我镇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,大力引导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,截至目前,全镇各村均流转土地300亩左右。
主持人:听了横林镇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,可以看出横林镇在推进土地流转,助力乡村振兴上做了很多工作,请您谈一下是如何具体推进的?
田煜:一、高标准谋划部署。一是扛牢政治责任。镇党委从2023年就开始部署土地流转工作,安排专班对全镇土地流转进行调研摸底,研究相关政策;2024年初将土地流转作为全镇特色工作向上申报、重点推进,成立领导小组,由党委书记、镇长任组长,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,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。二是厘清发展思路。召开全镇动员会议,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 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》,帮助村干部弄清楚土地流转的现状和为什么要开展土地流转,明确目标和具体思路。
二、高强度督导支持。一是定期开展调度。镇党委每月听取土地流转情况汇报,研究下一步具体措施;每季度召开推进会,通报各村土地流转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,压紧压实管片党委和村干部责任。二是加强审核把关。建立土地流转“双审”机制,“一审”对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、农业经营能力、经济实力、信誉等进行全面审核,严格准入门槛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防止浪费农地资源、损害农民土地权益,防范承包农户因流入方违约或经营不善遭受损失。例如,今年2月份,同心村准备引进一个市场主体准备开展红薯种植项目,镇专班通过多次与市场主体座谈交流、到其生产基地参观考察,最终确定该市场主体。“二审”即流转合同由司法所、财政所严格审核把关,重点在资金兑现、复垦保障、违约责任等方面做到合法、严谨,可操作性强,确保农地农用,优先用于粮食生产,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。
三、高权重考核激励。一是严格考核结账。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重要途径之一。镇党委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年底实绩考核重要内容;对2024年新流转土地超过200亩的村给予村集体5000元工作奖励。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,对村干部个人给予经济奖励。二是加大项目激励。统筹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、4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项目、小农水建设等涉农项目到同心、友谊、三八、匡岭等重点村,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便于农业企业、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规模化经营,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土地流转价格。友谊新村“两委”干部牵头成立合作社,采取“支部 合作社 农户”的模式,推进“小田并大田”工作,将村内闲散的劳动力吸纳到合作社务工,带动全村 99户村民,流转土地484亩,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农户“双赢”。
主持人:看得出来,横林镇在推进土地流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,取得了一定成绩,下一步横林镇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,助力乡村振兴呢?
田煜:下一步,横林镇将紧盯“三点”发力,持续强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。
一、夯实支撑点,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。一是打造服务平台。健全镇、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,打造镇级土地流转服务咨询站,设立32个村(社区)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点,切实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工作。二是聚焦规范管理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,始终坚持“依法、自愿、有偿”的原则,严格落实集体“三资”委托代理制度,严格执行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及时发布土地流转相关信息,确保土地流转信息畅通公开。三是成立督查工作组。部门合力推动,发挥组织、财政、司法等职能部门作用,严把土地流转合同审核关,指导流转双方规范签订合同,强化合同约束,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。定期全面开展土地流转“回头看”工作,为土地流转有序运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二是抓牢关键点,夯实土地流转发展基础。一是盘活分散地块。积极推进“小田并大田”改革工作,解决“找回耕地”“耕地细碎化”“谁来种地”“怎样种好地”四个问题,有力防止耕地抛荒撂荒问题,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步伐,切实保障粮食安全“红线”。二是推进高标建设。将“小田并大田”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、统筹规划、整体推进,通过平整耕地、疏通沟渠、农田输配电工程等有效改善生产条件,激活土地流转效能,为群众增产增收抓好生产基础。三是发展特色产业。以现有的三八村500亩大葱、花菜产业园为中心,大力推行“合作社 基地 农户”模式,考察对接大葱、豆角、优质稻等特色种植项目,带动金彭线以西加快土地流转,推进一村一品,助推农业规模化,发展大葱、豆角、优质稻等特色种植5000亩以上。
三是打牢立足点,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。一是提高业务能力。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要求。通过法治宣传,切实增强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,为土地流转的规范运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二是加大宣传动员。明确“班子成员包片、机关干部包村”制度,由村干部带头试点流转,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村级发展思路,打消村民害怕承包地变成“试验田”,收入打水漂;自己田好地肥,舍不得并给别人;田块合并了,几年后找不到“根”等思想顾虑,坚持选型树典,拿实际效益说话。三是聚焦重点对象。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,积极引导种植大户、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、撂荒地,调整种植结构,开展规模化种植。
扫描二维码
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